金山11个街镇、工业区名字由来你知道几个?
金山是一块古老的土地,也许你知道金山得名于海上的“金山三岛”。然而,你能说出金山各街镇、工业区是如何得名的吗?小编这就告诉你!
枫泾:曾有过很多称谓,比如白牛村、枫溪。又因为境内林木阴翳、遍植荷花,又有荷花地、芙蓉镇的雅称。宋熙宁年间,受苏轼等人推崇的陈舜俞谪官隐居于此,自号白牛居士。后来人们为了纪念陈舜俞的清风亮节就将镇名改为清风泾、风泾,明末正式定名为枫泾。
兴塔:因宋代建有兴塔禅寺(今废),故名。清乾隆年间已有集市。抗日战争以前商市较盛,后镇区遭受日军三次焚烧遂衰落,1957年成为乡驻地后商市渐兴。
朱泾:以河道朱泾得名,河冠朱姓,相传是东汉时朱冶的俸邑。朱泾别名珠泾、珠溪、洙泾、落照湾。朱泾在元代成镇,演绎了无数的辉煌和曲折,明诗有云:“少理蚕丝多织布,百家烟火傍朱泾”。在过去的230年间,朱泾为金山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有深厚的文化底蕴。
新农:原名三召址。相传与清朝一个叫戴有祺的人有关,他能文善书,参加殿试,因其书法出众,康熙钦定为状元,任翰林修撰,然他“秉性孤介,翛然出尘”,皇上贬他去做知县,但他“坚不赴任”,皇上就连下三道圣旨宣召,“三召旨”,后谐音演变,名“三召址”。50年代以“新农”命名。
亭林:相传在南北朝梁、陈年间,著名的文字训诂学家顾野王游学隐居于此。宋人刘攽有诗《顾亭林》云:“逝者如去水,贤达无复居。朅来顾亭下,但见林木疏。鱼鸟乐深渊,风烟迷旧墟。徒幸百世名,历历存绪馀。”诗里提到的“顾亭”与“林木疏”,人称“顾亭林宅”,便是亭林之名的源起。
松隐:原名郭汇。一名赤松溪,别名松溪。后以镇北建有松隐禅寺而得名。
漕泾:始建于宋代,古名曹泾。因为镇旁有一条古代用于运送漕粮的漕溪河而得名。是一个很务实的镇名啊!宋代后期盐业渐盛,元明间盐商汇集,市面兴旺。
山阳:古时因境内有三眼终年积水的汪塘而被称为“三眼沟”,后来谐音称为“山阳沟”。经过几百年,进而有了现在“山阳”的名字。一说因地处原柘山之南,称山阳,清初形成市集。
金山卫:明朝时朝廷在要害地区设立卫所,其中的军队编制就叫“卫”,而军队的驻地一般就称为“某某卫”。“金山卫”的“卫”正是这个意思。明朝洪武十九年(1386年),为了防止海上的倭寇侵扰百姓,朝廷在华亭县的筱馆镇(又称小官镇)筑城建卫所。这座新建的城和海中的大小金山相对而望,因此就被命名为金山卫,金山卫镇由此得名。
钱圩:因旧时附近的圩田,多为钱姓富户所有,故名钱家圩,简称钱圩。
张堰:相传汉留侯张良功成之后对汉高祖说:“愿弃人间事,欲从赤松子游耳。”后来他便云游山水,居住于此,因此张堰古称赤松里,亦名张溪、留溪。这是“张”字由来,而“堰”字则是堤坝之意。宋代时,张泾堰为华亭十八堰之一,虽然堰已久废,但“张堰”之名却保留至今。
廊下:名字的由来是个完整的故事。据记载,明代志士姚士慎,官至刑部尚书,他告老还乡后在廊下定居。他在廊下的美景中建造了头部幢宅院后,邻近的商贾绅士相继模仿。几年后,一条带有长廊的街道就慢慢形成了。后来这条长廊成了苏浙交界的一座小镇,人们暂称它为“姚家廊下”,与钱圩的“李家廊下”相对应。而如今的“廊下”之名也由此确定。
吕巷:在宋代已形成,旧称璜溪,后因元代松郡名士吕良佐居此,后来人集居成巷为街,不忘吕良佐的声名,改称吕巷。
干巷:旧名干将里,相传春秋干将曾居于此,故名。又传元代干姓望族居此(“元代有干姓者雄居村落,故镇以姓授名”),又名干溪、东干,亦名胥浦里。集镇发展后称干巷。
石化街道:辖区内有特大型化工企业——上海石化股份有限公司,工业的发展带动了周边地区,慢慢地就形成了石化街道。当然,现在的石化街道更引以为豪的是它的碧海金沙和绿树如茵。
金山工业区:位于上海的西南,杭州湾的北岸。工业区真诚支持企业发展、推动企业创新,把加快上海和金山区域经济发展为己任。金山工业区的名字如此直白,相信小编无需多做解释。
朱行:相传明洪武年间朱姓在此设米行,遂成集市,里人称朱家行为朱行。
★以上信息仅供大家了解参考。不尽之处,欢迎微友在文末评论中留言补充哦!
编辑 陈薇婷 邱丽雯(实习)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产业招商/厂房土地租售:400 0123 021
或微信/手机:13524678515; 13564686846; 13391219793
请说明您的需求、用途、税收、公司、联系人、手机号,以便快速帮您对接资源。
长按/扫一扫加葛毅明的微信号

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中国产业园区招商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部份内容收集于网络,如有不妥之处请联系我们删除 13391219793 仅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