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龙开发区:青草换肥鹅 荒山变金山
“鹅,鹅,鹅,曲项向天歌。白毛浮绿水,红掌拨青波。”这首脍炙人口的诗句是唐代诗人骆宾王对鹅的赞美。在大龙开发区南宁村花椒种植基地林下养鹅项目现场,饲养员罗家华一大早就开始给鹅喂食、清扫圈舍、赶鹅到小池塘喝水。鹅在小池塘边游玩边清洁身上的泥土,吃饱喝足后便到周边的草丛中觅食。
据了解,鹅是食草为主的水禽,喜食青草,耐粗饲。因体内含较多厌氧纤维分解菌,能将纤维化解成脂肪酸。鹅还有强健的肌胃,胃内有两层厚的角质膜,内有砂拉,可研磨食物,能够充分吸收植物饲料内的营养物质,因此能够大量利用青绿饲料。故开展放牧养鹅,利用天然饲草资源,配喂少量精料,既符合鹅的生活习性和营养需要,又能降低成本,节粮增效。群众称之为“青草换肥鹅”。
2019年底,南宁村在罗成组和大元组的连片荒山上种植了300多亩的花椒,因花椒种植年限长,该村村集体经过多次商讨与考察,决定发展“长周期+短周期”结合的产业,实现发展互补,蕞终选择发展林下养鹅。一方面,鹅具有抗病能力强、喜食青草、耐粗饲等特点,易于养殖;一方面,养殖鹅产生的排泄物能肥土,还能利用鹅的食草特性给花椒基地锄草,减少人工成本,壮大村集体经济发展,可谓两全其美。
说干就干,今年4月底,南宁村采取与公司合作的模式,投入近40万元,建设养殖大棚、修建基础设施、购进3000多只鹅,顺利开始头部批鹅的养殖。“养殖两个月后我们就已经开始销售,附近的村民、商贩得知我们养殖的鹅品质好,都自驾******来买,我们不出基地,就能把鹅卖出去,得益于防疫部门的支持和前期技术学习,头部批次的鹅存活率90%以上,目前我们已经销售了近2000只,剩下的预计在本月底售完。”养殖基地负责人姚茂银说:“待头部批鹅销售完后,我们将进一步完善养殖基地基础配套设施建设,再购进1500只,实现更好发展。”
当前,南宁村花椒种植基地,除了林下养殖,还有林下种植,林下经济发展势头强劲,以土地流转、基地务工等方式带动更多村民实现就业增收,推动实现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郭秋月 姚婷 杨亚斌)
129.58亿!今天,全市33个项目在大龙开发区集中开工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产业招商/厂房土地租售:400 0123 021
或微信/手机:13524678515; 13564686846; 13391219793
请说明您的需求、用途、税收、公司、联系人、手机号,以便快速帮您对接资源。
长按/扫一扫加葛毅明的微信号

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中国产业园区招商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部份内容收集于网络,如有不妥之处请联系我们删除 13391219793 仅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