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金山新城石油化工及相关产业布局与规划研究
上海市金山新城石油化工 及 相关产业布局与规划研究
二、 产业发展分析 (一) 世界石化产业布局
金山新城是上海市的9个新城之一,是上 海 市 “ 1966” 城 镇 体 系 的 重 要 组 成 部 分 。 《 金山新城总体规划修编 (2009年~2030年 》 ) 的工作于2009年正式开展,这次规划确定的 金山新城范围西至上海市界,南临杭州湾, 东至金山区界,北至莘奉金高速公路,总面 积121平方公里,涉及金山卫镇、山阳镇、漕 泾镇、石化街道和新城管委会的行政范围。 金山新城分布有上海石化、上海化学工 业区、上海化学工业区金山分区及金山第二 工业区等大型石化企业和园区,是上海蕞重 要的石化产业集聚区,也是上海市的六大产 业基地之一,同时在全国的石化产业布局中 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金山新城的石油化工 及相关产业的布局与规划研究对于金山新城 的功能定位和土地使用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也是 《 金山新城总体规划修编 ( 2009年~2030 年 》 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 )
1.产业投资重心东移。 伴随着一些用途广、用量大的通用化学 品生产技术的日趋成熟,欧美通用化学品生 产技术优势不断降低,加之市场的进一步饱 和,市场竞争不断加剧,促使欧美发达国家 石化生产商将初级化工产品、大宗石化产品 及传统化工产品向亚洲转移,其本国则积极 向功能性化学品、功能性材料、农用化学品 等知识密集型、高附加值产品领域发展,形 成欧美以高附加值精细化工为主,亚洲以乙 烯、丙烯等大宗石化产品为主的石油化学工 业发展格局。 中国正处于工业化中期阶段,重化工业 特征明显,以石化、钢铁为核心的重化工业 将加速发展。另外,房地产业、汽车行业发 展迅速,为石化工业发展提供了巨大的市场 需求。中国已成为世界重要的石化产品生产
万吨/年、乙烯84.5万吨/年、有机化学品429万吨/ 年、合成树脂97万吨/年、合纤原料114万吨/年、 合纤聚合物59万吨/年以及合成纤维34万吨/年的生 产能力,并拥有独立的公用工程、环境保护系统及 海运、内河航运、铁路运输、公路运输等配套设 施。上海石化的主要产品分为石油产品、化工产 品、合成树脂及合纤聚合物产品和合成纤维产品四 大类。 上海化学工业区位于杭州湾北岸 ( 见图1 ),规 划面积为29.4平方公里,是“十五”期间中国投资
图1 上海化学工业区规划总平面图
与消费国。 2.产业布局园区化。 园区化作为世界化工业发展的重要趋势,能实 现资源的集聚和优化配置,充分利用炼厂气及石化 生产中的各种中间产品,提高资源利用率,实现基 础设施及原料的共享,实现炼化一体化,从而降低 生产成本,提高经济效益。全球已形成美国墨西哥 湾沿海地区、德国路德维希化工区、日本东京湾地 区、韩国蔚山石化工业区、新加坡裕廊岛及沙特朱 拜勒工业区等一批世界级石化工业区,这些工业区 一般都靠近消费区或资源来源区,并且都实现了炼 化一体化,其规模效益明显。
规模蕞大的工业项目之一,是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第 一个以石油和精细化工为主的专业开发区。经过十 余年开发建设,上海化工区的开发建设已取得了举 世瞩目的成绩。英国石油化工、德国巴斯夫、德国 拜耳、德国赢创德固赛和美国亨斯迈等跨国石油化 工公司,中国石化、上海石化、高桥石化和上海华 谊集团等国内大型骨干企业以及法国苏伊士集团、 荷兰孚宝、法国液化空气集团、美国普莱克斯和新 加坡胜科等世界著名公用工程公司都已在化工区投 资建厂。2010年,上海化学工业区完成工业总产值 641亿元。
(三) 金山新城石油化工及相关产业发展战略 布局 (见图 2 )
1.扩大石油化工产业规模。 据研究,石油化工装置的大型化可以有效降低 成本,1200万吨/年炼厂与600万吨/年炼厂相比投
上海的石油和化工产业是以基础化工为主导的 重化工业型产业,基础扎实、门类齐全、配套完 善、技术先进,作为上海市的支柱产业之一,近几 十年来为我国石油和化工的发展、上海先进制造业 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上海化工企业原来分散在市区各地和市域的沿 江、沿海地带,给城市环境、居民安全、饮水安全 造成了威胁。多年来,化工企业不断搬迁,调整重 组,形成了现在的几个企业集聚区,主要有上海石 化、上海化学工业区以及奉贤分区、金山分区、吴 泾化工区、外高桥化工区、上海精细化工园区和南 汇老港工业区等。 上海石化的前身是创建于1972年的上海石油化 工总厂。上海石化的发展经历了5个阶段的大规模 集中建设,至2010年底,已具有一次加工原油1400
资节约25%,生产费用节约12%~15%。随着生产 技术的不断进步,世界石化工业生产装置大型化趋 势明显, 出现了委内瑞拉帕拉瓜迪炼油中心 (4700万 吨/年 )、韩国SK公司蔚山炼油厂 (4085万吨/年 及 ) 印度贾姆纳加尔炼厂 ( ) 3300万吨/年 等一批超大 型炼油厂。此外,石油化工装置的大型化和系统化 还可以提高石油资源的利用效率。 凭借石油化工产业在上海已有的坚实基础,在 规模和技术方面具有的领先地位,以及有洋山深水 港这一世界大港的优势,上海可以在石油化工产业 发展上更有作为。金山新城作为上海蕞重要的石化 产业基地,应该以扩大规模和提高产能为重点发展 目标之一。其中,上海化学工业区近期规划争取再 建一套1000万吨炼油和100万吨乙烯炼化的一体化 项目,同时改造原有的乙烯装置,使其扩大产能, 使上海保持乙烯炼化的全国领先地位。 2.重点发展精细化工产业。 精细化工发展水平是衡量一个国家和地区化工 技术水平的重要标志之一,世界各国都十分重视发 展精细化工,把精细化工作为调整化工产业结构、 提升化学工业产业能级、提高产品附加值、扩大经 济效益、增强国际竞争力的有效措施。世界精细化 工呈现快速发展势态,其显著特征是:产业集群 化,工艺清洁化、节能化,产品多样化、专用化、 高性能化。 发达国家20世纪80年代的精细化 率 为 45% ~ 55%,90年代达到55%~63%,21世纪初达到60%~ 67%。而长期以来,上海在精细化工的投入上重视 不够,研发不力,造成上海化工产业结构不合理, 精细化率仅为23%,不仅远远低于发达国家,还明 显低于全国平均水平。未来,凭借上海在科技、信 息、市场等方面的优势,必须大力发展精细化工, 这不仅符合国际潮流,而且符合上海本地情况。金 山新城则是这一产业的主要承载基地。 3.大力发展化工服务产业。 在化工制造业发展的同时,必须相应做大做强 化工服务业,这是化工产业发展不可或缺的一个行 业。金山新城规划大力发展化工物流产业,建设若 干化工物流园区和化工市场,采用现代物流配送技 术,如电子商务、虚拟市场等,扩大物流供应的范 围和提高供应速度;加强物流硬件设施建设,形成
港口、码头、铁路、仓储、储灌区配套完善的快 速、便捷、安全的物流体系。此外,还将重点规划 建设化工科研、设计、交易、展示、检测和维修等 相关服务业的集聚区。 4.注重生态规划节能减排。 金山新城应加强政策的指导力度,加强细化环 保、能耗指标,制定落后产业及产能的退出政策, 同时提高节能的经济补贴标准,继续完善支持企业 节能技术改造,以降低环境污染,减少碳排放,实 现生态城市目标。
三、 主要规划思路 (一) 产业园区与生活组团的隔离
由于历史原因,上海石化和上海化学工业区分 别紧邻金山新城和原漕泾镇的生活区,石化工业带 来的污染对城镇生活产生了较大影响,甚至危害到 城镇居民的身心健康。随着城市的发展进入新的时 期,城市居民对生活质量的诉求上升到了较高层 面。协调好产业园区与生活组团的关系成为金山新 城发展的首要问题。 上海市杭 2007年国家环境保护部组织编制了 《 州湾沿岸化工石化集中区区域环境影响报告书》, 分析评估了上海石化和上海化学工业区对杭州湾地 区造成的环境影响,并划定了不同层次的限制建设 区域。依据此次评估,并结合金山新城的实际发展 状况,金山新城的发展应采取有机隔离上海石化和 疏解转移漕泾镇区的措施。 规划在上海石化和金山新城的生活组团之间设 置一条1公里~2公里宽的城市缝合带。在缝合带内 近期将拆除质量较差的危棚简屋,远期将搬迁质量 较差的城镇住宅,设置生态绿化走廊和大型公共设 施。对于无法拆除的城市地区则逐步转移弱化其居 住功能,将其更新改造为石化产业的研发与设计基 地,成为上海乃至全世界石化产业的“硅谷” 。这 条城市缝合带既通过生态防护绿化将产业园区与 生活组团有机隔离,又通过城市公共功能将其有 机缝合。 规划将原漕泾镇区的主要生活功能逐步搬迁转 移至金山新城生活组团和金山区的其他新市镇,原 漕泾镇区将转化成以上海化学工业区配套服务的生 产管理、总部基地、交易展示和金融商贸等功能为 主的漕泾社区,仅保留少量的居住功能,布置于远
离工业区的一端,并在社区与工业区之间设立绿化 隔离带。
(二) 就业人口与居住规模的平衡
部和园区之间应借鉴国外大型化工基地经验,建设 “公用工程岛” ,具体按大配套、小配套相结合模式 统一和分片建设,合理安排。大配套包括地下管 网、公共管廊、热电联供、热网、水厂、污水处理 厂、总降、高压电缆通道、工业气体、废物焚烧、 储运设施及机电维修等。小配套则是由项目投资商 自行建设,具体包括循环水、供配电、化验和污水 预处理等。 物料管网则包括管廊和管道两种。目前,上海石 化和上海化工区的赛科公司之间已建有物料管网, 由6根管线相互连接,使这两个特大型石油化工企 业之间建立了物料互供的关系,对物料平衡及输送 起了非常大的作用。规划要综合考虑金山新城内各 石化产业园区内部和园区之间的产业关联模式,以 相互独立、资源互补和安全高效合理为原则合理预 留用地,系统布置物料管网,实现金山新城内石化 企业之间的物料平衡和输送,提高产品利用效率, 实现循环经济模式,降低污染排放规模。管网敷设 方式根据实际需要可以采取架空和埋地两种。
(五) 环境保护与生态规划的实施
根据调查分析,金山新城所吸纳的就业人口与 居住人口一致化程度较高,也就是说大部分人口的 就业和居住都位于金山新城内,仅有少量人口就业 于金山新城而居住于其他区域或者居住于金山新城 而就业于其他区域。在可以预见的将来,这种一致 化现象仍将继续维持。 根据产业用地规模和平均就业密度可以测算出 一定规模产业用地上所吸纳的就业人口规模,而根 据居住用地规模、容积率和人均居住建筑面积则可 以测算出一定规模居住用地上可容纳的居住人口规 模。这两个规模在金山新城应较为一致。 根据这个关系,既可以测算出金山新城的人口 容量和用地容量,又可以测算出产业用地和居住用 地规模之间的比例关系。这对于规划的合理性和可 实施性具有重要意义。
(三) 制造产业和服务产业的整合
金山新城的石化制造产业除扩大规模和提升产 能外,还应该优化能级,开发高附加值产品,延伸 产业链,主要途径是重点发展精细化工,而化工服 务产业的重点领域是构建与石油化工及其延伸产业 链衔接紧密的化工仓储配送与现代物流 ( 尤其是管 道运输服务 )、化工设备安装与检测维修、环保服 务、化工技术培训与研究开发、化工产品展览与采 购交易服务等。 规划将金山第二工业区定位为重点发展精细化 工产业;在上海石化的北侧原金山卫镇的用地内发 展石化研发与设计功能,为上海乃至全球的石化产 业提供技术支持;在上海化学工业区金山分区发展 化工仓储配送与现代物流以及化工设备安装与检测 维修功能,打造面向国际国内市场的化工产品供销 网络体系和仓储配送一体化的现代化工物流体系; 漕泾社区的规划目标是吸引全球化工产业链上下游 企业总部集聚,形成区域性国际化工产品采购中 心、现货和期货交易中心,构建国际化工品交易采 购平台。
(四) 公共工程与物料管网的完善
金山新城内的石化生产可能对周边环境产生的 影响主要分为两大类:一类是企业生产过程中所排 放的三废对环境的影响,主要污染源包括废水、废 气、废渣和噪声;另一类是企业生产过程中潜在的 灾害风险可能对环境产生的影响。 废水主要通过污水处理厂的规划建设来加以解 决。废气治理设施一般结合在生产装置内一并考 虑,同时通过有组织的高空排放,向更广的范围扩 散、稀释,以减轻局部地区的污染;对于易燃易爆 的烃类等气体的排放将设立专门的火炬系统收集, 然后经火炬头燃烧后高空排放。废渣则主要通过综 合利用、焚烧和填埋三种方式处理,因此废渣焚烧 炉和废渣填埋场的规划十分重要。噪声的消除主要 通过采用低噪声设备,安装消声装置;对高、低噪 声车间应尽量集中而分别布置,对高声源排气放空 等改变朝向;设置隔离林带这三种方法来实现。第 二类影响则主要通过产业园区和生活组团的隔离来 消除。
四、 问题与思考 (一) 政策导向
石化产业对于公共工程和物料管网有较高的要 求。在公用工程方面,金山新城的石化产业园区内
石化产业是关系到国计民生的重大产业,政策
导向对于石化产业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上 海石化是大型中央企业,它的发展规划是从国家战 略的高度来进行的,着眼于全国范围内的生产力布 局。上海化学工业区是市级工业园区,以吸引全球 大型化工企业投资为主要目标,全市层面的生产力 布局和跨国化工企业的全球部署都是影响其规划 建设的重要因素。这些政策因素具有很大程度的 不确定性,给金山新城的规划和研究带来了很大的 困难。
何协调好产业发展目标和低碳城市目标是规划研究 和可持续发展的重中之重。
[2] 上海市经济委员会 . 上海石油和化工产业重点发展领域、产
业布局以及现有政策疏理和政策建议研究 [Z].2008.
金山新城的规划需要确定各类产业用地的合理 规模,但是石油化工及其相关产业的生产规模较 大、工艺流程较长、装置非常复杂,同时还需要较 大规模的储运、供应和检修等辅助设施用地,所需 的用地规模很难确定。此外,为化工产业配套服务 的仓储物流、交易展示、公共工程和物料管网等也 较难确定合理的用地规模。这是金山新城的规划所 面临的另一个难题。
近20年来,上海的经济进入了高速发展阶段, 城市的建设用地扩张也进入了高速扩张阶段。到 2010年,上海市的建设用地规模已达到3000平方公 里左右,接近上海市行政面积的50%,其中工业用 地的扩张是蕞主要的因素。在国家严格保护耕地和 基本农田的政策下,上海市可供新开发的建设用地 增量十分有限,土地约束作用十分明显。因此,调 整产业结构、改变经济增长方式成为城市发展的必 然战略,其中从粗放型发展向集约型发展的转型显 得尤为迫切。在这个背景下,金山新城的产业发展 也面临着新的挑战。
传统的经济增长依赖于大量地消耗能源,化石 能源在使用过程中带来了大量的二氧化碳排放,其 引发的温室效应和气候变化对全球生态环境带来了 严重的影响。为此,20世纪90年代以来,国际社会 已开始着手采取可操作性的控制措施,以共同应对 气候变暖的威胁。 在“后哥本哈根”时代我国的低碳城市发展策 略中,产业结构的调整是重要的组成部分。对于上 海和金山新城来说,石油化工及其相关产业既是支 柱产业又是碳排量较大的产业,在未来的发展中如
©2022Baidu由百度智能云提供计算服务

产业招商/厂房土地租售:400 0123 021
或微信/手机:13524678515; 13564686846; 13391219793
请说明您的需求、用途、税收、公司、联系人、手机号,以便快速帮您对接资源。
长按/扫一扫加葛毅明的微信号

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中国产业园区招商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部份内容收集于网络,如有不妥之处请联系我们删除 13391219793 仅微信